网站首页| 食品新闻| 美食推荐| 热点新闻| 深度观点| 食品辟谣| 农业消息| 金融财经| 健康养身| 企业品牌| 地方食品| 保健食品| 综合新闻 | 国际新闻
> 财经快讯 > 正文

重庆第1眼 | 美丽中国先行区 重庆“新画卷”

2023-08-17 12:39:03        来源:第1眼-重庆广电

中国被称为泱泱大国,泱泱二字的原意是“水中央”。“与山水共生”的千年时光,留在文字里,成为“美丽中国”最初的印象。它是“醉后不知天在水”的湖光山色;是“渚清沙白鸟飞回”的江岸滩涂;也是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田园生活。不同时代,“美丽中国”有不同内涵,但江山如画的愿景,始终没有改变。按照成渝共建“美丽中国先行区”的规划,“美丽重庆”正在勾画新画卷:到2025年,单位GDP的能耗,下降14%。到2027年,单位GDP的碳排放,降低15%。

主汛期,清漂,进入全员紧急状态。长江在万州过境80.3公里,汇入长江的次级河流有25条。一场雨一场晴,上游来水带着漂浮物,荡荡悠悠进入江面。万州的自动清漂船和大型中转船,全天驻守在江上,人工清漂船,细细过滤浅滩和支流。主汛期,最高的时候,一天,要打捞200多吨漂浮垃圾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在巫山,每当一场强降雨结束后,就会启动“应急清漂预案”。巫山,是长江东出四川盆地的最后一站,川渝两地共同固守的上游生态屏障,这是最后一道关口。保护环境安全,需要拉好一张管控网,所有的努力,都是为了行动更快、效率更高。

前不久,川渝首次联合举行“多科目”水上应急演练,堪称规模最大、装备最齐、最贴近实战的一次。现场模拟撞船事故后的燃油泄漏,救人、灭火、拦截油污、清理水体污染,须同步进行。川渝两地的应急队伍,好好磨练了一把“默契度”。面对环境问题,川渝时常需要联动,无所谓辖区分野,美丽中国先行区,筑牢同一条管控防线,一起先行一步,动起来。

翻开地图,成渝“双城”,处于云贵高原、四川盆地与长江中游平原的结合地带,地形地貌复杂多样。长江水系的多种生物,都能在这里找到繁衍栖息的场所。以重庆为例,鱼类多达185种,其中,长江上游“特有”的鱼,就有45种。为保护特有物种,成渝联合建立了“上游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”。水系同源、生态相依,幅员面积占长江上游的一半以上,成渝建设“美丽中国”理当“先行”。两地的“配合”,也越来越得心应手。

川渝地区河流相通,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跨界河流,就有81条。高升河,从四川发源,在重庆大足区,汇入长江的二级支流:濑溪河。以高升河为界,重庆大足高升镇,与四川安岳忠义镇,就此分野。地域是分开了,但河长们却密不可分,时常联手巡河。在两地“对账治水”之下,高升河景美岸绿,水质连年达标。这样的“跨界联动”,川渝首创了不少:跨界环保督察、跨界禁渔执法···协同保护机制,不一而足。

江津中坝岛,是长江入渝第一站,这里栖息着长江鲟、胭脂鱼等“长江上游特有珍稀”鱼类。“国家级”的自然保护区,在周边水域圈出了3万多公顷的面积。护渔队的巡护范围,远至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。高原、盆地、平原,构成了复杂多元的生态系统,许多水生物都能在这里,找到合适的生存空间,天然就是最好的育种场。国家规划新建9个种质资源库,长江上游的资源库,就由“成渝”负责。对正在休养生息的长江鱼来说,一个“一体化”的保护网,一个漫江碧透的生境,值得期许一个鱼翔浅底的未来。

重庆是老工业城市,也是超大型城市。工业发达,资源趋紧、污染日重。另一方面,繁华都市,人类活动趋多,挤占生态空间。这是工业化、城市化初期“共同的痛点”。在“美丽中国”蓝图下,观念,完全反过来了!从生产空间到生活空间,逐渐被绿色场景覆盖,一切以“绿色优先”。大城市追求“中国绿”,成了一种共识。

电解铝,是碳排放和高能耗的大户。在九龙坡西彭工业园,重庆天泰铝业今年完成了技术改造,每年省电2000万度,二氧化碳,少排放1万吨,二氧化硫,也减少了500多吨。制造业的绿色升级,正在重庆44个园区循环进行。随着不断的更新、升级,许多人发现,自己早已做熟的工作流程,在悄悄变化。这些的变化,让环保——变得高效,也让人——变得轻松。

深埋地下的管网,修起来,往往需要对路面的“开膛破肚”。有了“非开挖”修复技术,多快好省。打开井盖、吸污车清理、机器人进入、修复、关上井盖——完成!数字时代的大城管理,越来越绿色。

重庆自主研发的“大渝治水”系统,利用物联网、卫星遥感等技术,开启了“环保天眼”,对全市120条河流,实时智能监控。

技术在进步,人也在改变。缙云山的黛湖边,空气清爽、清风拂面,远山叠翠、波光潋滟。一度占据这里的农家乐,已经看不到痕迹,大刀阔斧、拆除上万平米,湖岸线还给了绿水青山,康养产业、湿地风景,成为新的金山银山,我们开始尝到绿色生活的甜头。

“美丽中国先行区”,意味着:先行一步、看到未来画卷。在重庆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所长彭国川的眼里,先行区要做的,是打造绿色、低碳的城市样板。

成渝地区共建“美丽中国先行区”,绿色制造必须“先行”。两地应协同推进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,以“双碳”目标引领绿色低碳转型,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,前瞻布局一批先导产业,培育壮大节能环保、清洁生产、清洁能源产业,构建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体系。同时,增强产业结构体系协调性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,用数字技术提升能源、资源、环境管理水平,以数字化转型提升制造业绿色化水平。另外,共同探索推进两地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共建机制,围绕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要求,指导成渝毗邻地区,建设绿色低碳的新时代生态环境美丽城市。

建设“美丽中国先行区”,我们的近期目标是:到2025年,长江干流“川渝段”,水质稳定保持Ⅱ类;空气质量优良天数,稳定在338天。环境数据,并非冷冰冰的数字,我们会看到:天更蓝、地更绿、水更清,江山如此多娇。给予环境“美好”的行为,环境就将回馈“美丽”的未来。共同努力,共同受益,我们共勉。


原标题:重庆第1眼 | 美丽中国先行区 重庆“新画卷”

编辑:张亚

校审:吕文霁

总值班:杨飞

关键词:

上一篇:重庆首批公租房电梯改造项目验收投用
下一篇: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