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| 食品新闻| 美食推荐| 热点新闻| 深度观点| 食品辟谣| 农业消息| 金融财经| 健康养身| 企业品牌| 地方食品| 保健食品| 综合新闻 | 国际新闻
> 国际新闻 > 正文

打通乡村治理“任督二脉”!广西开展62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

2022-07-13 11:05:59        来源:广西日报

近年来,广西自然资源厅以科学规划为引领,在14个设区市46个县(市、区)布局开展62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建设,探索“村庄规划+全域土地综合整治”实施模式,统筹解决农村用地布局不合理、乱占耕地建房和产业基础较差等问题,有效打通了乡村治理的“任督二脉”,实现了“一次输血、持续赋能”。广西的做法两度在全国国土整治相关会议上作典型发言。

整体谋划,三年布局开展62个试点项目

盛夏时节,记者来到百色市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,喜人景象映入眼帘:一幢幢民族特色小楼依山而建,图书馆、自然馆、屯艺馆和休闲体育设施一应俱全。

村干部自豪地说:“我们村是‘村庄规划+全域土地综合整治’带来的巨大变化。”

作为广西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——凌云县“泗水缤纷”田园综合体的产业核心示范村,经自治区、市、县多年培育,平怀村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金筹措上的优势,适合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。

2020年,广西自然资源厅申请将凌云县下甲镇河洲村等7个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列入国家试点,并安排自治区奖补资金1500万元支持项目建设。

项目启动后,凌云县使用粤桂财政帮扶资金3400万元,建设了桑蚕产业体验园、平怀出菇棚、桑品种展示园、桑园果酒农庄等产业基地,累计吸纳当地劳动力116人。

当地村干部介绍说:“场地出租收益和经营实现的利润,返还20%给驻地村,30%作为经营管理资金,50%给全县脱贫村作为村集体收入。”目前,平怀村已入园养蚕的桑农20户94人,养蚕年收入达41.15万元。

广西自然资源厅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,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以科学规划为前提,整体推进农用地、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工程。

据了解,2019年,自然资源部在全国部署开展试点工作后,广西自然资源厅于2020—2022年在全区布局开展62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建设,其中列入国家试点项目有17个,列入自治区试点项目有45个。

“我们根据项目择优原则,挑选基础条件好、村庄规划走在前、能呈现出整体效益的项目作为试点,争取尽快探索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施模式和工作经验。”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主任叶宗达说。

统计数字显示,截至今年6月,广西已先后下达奖补资金5.54亿元,13个国家试点项目已开工。仅2020年和2021年两年,就有27个自治区试点项目实现了开工。

勇于探路,规划引领破解乡村治理梗阻

桂林市临桂区中庸镇东茶山村,是一个有着桂北风俗的传统自然村落。过去村里住宅布局混乱,不少形似竹筒的房子,朝向各异,外观难看,早已成为亟待整治的一大顽疾。

2021年6月,在“多规合一”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中,临桂区按照“一户一宅”政策,发放补偿款172万余元,指导村民自愿拆除了126座旧房屋,交由自然资源部门整治复垦,并邀请规划师对全村进行了规划设计。

村民小组长何三成有感而言:“现在保留下来的房子普遍实施了外立面改造,形成了统一的风格,房前屋后的空地建成了花园、菜园,比之前漂亮多了。”

临桂区自然资源局局长于荣升表示,以东茶山村为试点,临桂区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全面落实“一户一宅”,从根本上破解了农村用地布局不合理、违法占用耕地建房等诸多难题。

相比东茶山村,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山湾村早已是远近闻名的“螺蛳粉小镇”了。

其实,这个普通的村庄完成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“蜕变”,同样离不开村庄规划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引领推动。

过去,山湾村耕地碎片化、建设无序化等问题严重,成为乡村治理的一大障碍。

2020年9月,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项实施柳南区太阳村镇山湾村等7个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,并申请列入国家试点,实施规模5722.18公顷,总投资6.01亿元。

依据村庄规划和群众意愿,山湾村实施拆旧复垦4.4公顷,统一规划建成了村民集中安置区。村周边20多公顷土地全部租给蔬菜副食品公司进行规模经营,涉及村民150户,吸纳本地劳动力40多人。

“村里完全大变样了,到处都是螺蛳粉配套产业基地,以前的脏乱差没有了,我们每天忙着打工挣钱。”说这话时,韦兰花的脸上笑开了花。

记者了解到,广西坚持试点先行,成立了由46家技术单位、200多名专家组成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联盟,有序推进“多规合一”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。截至今年5月底,全区已完成2000多个行政村“多规合一”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,探索出一条“共编共建共管”的新路子,村庄规划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。

集聚力量,多元投入加速乡村产业振兴

7月的八桂田园,瓜果飘香,丰收在望。在平果市果化镇“筑梦·喜莲连”数字田园综合体内,随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启动,一个以“旱改水”连片开发、“稻花套种”实现产农融合的构想正在变成现实。

2020年2月,平果市自然资源局立项实施果化镇果化村等5个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,并申请列为国家试点,结合平果市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,推动打造集高效农业、生态休闲、旅游观光、科技研发、康养度假、产业深加工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示范区。

据平果市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与生态修复股股长农富足介绍,该项目实施规模5877.96公顷,计划总投资13.88亿元。

在自治区1450万元奖补资金支持下,平果市引入投资方与政府平台公司合作,利用社会资金3亿多元,结合产业布局实施“旱改水”、增减挂钩、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等工程,通过土地节余指标收益,为整个项目建设和后期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,并反哺村庄建设,在科学规划基础上推动乡村振兴。

截至今年5月底,项目已完成土地流转833.33公顷,实施“旱改水”819.01公顷、增减挂钩15.56公顷。项目区将建设大型水稻种植观光基地,并导入以赏食为主的睡莲种植,通过“稻花套种”模式,实现产农融合,提升项目区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、生态效益。

记者获悉,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先行开展项目建设,待新增耕地指标交易获取收益后,再扣除成本,已成为广西各地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普遍做法,这大大增强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“造血”功能。

广西自然资源厅厅长陈建军表示:“广西在试点地区探索推进‘村庄规划+全域土地综合整治’模式中,走出了乡村治理的新路子,收到了输血‘通脉’、造血‘赋能’的效果,带动了一个个村庄的振兴发展。下一步,将因地制宜开展‘村庄规划+全域土地综合整治’,避免千镇一面,让遍地开花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汇聚成‘美丽乡村’新注脚。”

关键词: 乡村治理 因地制宜 村庄规划 水稻种植

上一篇:晋江“共管共治共建共享” 打造消防安全新发展格局
下一篇:最后一页